8月10日12時03分,“星池一號B星”搭載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將七顆衛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8月11日,記者了解到,“星池一號B星”所搭載的輕型光學相機,是由蘇州工業園區科技領軍人才企業蘇州吉天星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與橢圓時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制。該型相機采用模塊化設計,長25.6厘米、寬18厘米、高12厘米,重量僅不到3公斤。接下來,它將以頂級畫質的高質量成像“傲視”太空。
此次登上太空的輕型光學相機,具有重量輕、體積小、成本低、研制周期短、成像質量高等特點。“相機采用高靈敏度的時間延遲積分掃描(TDI)技術,推掃和側擺成像模式,地面像元分辨率優于4米,幅寬大于30公里。”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判斷光學相機成像的標準一般有分辨率和幅寬和傳函等主要指標,同樣大小的相機,幅寬大多在十幾公里。“我們這款相機的光學孔徑只有幾十毫米,傳函卻達到了0.1,遠高于市面上0.07上下的標準。”
據悉,這是吉天星舟高時效、高幾何、高光譜新型空間光學遙感技術首次入軌應用,將助力“星池計劃”衛星星座實現十分鐘量級響應式遙感觀測。除質量輕、體積小外,功耗也較低,這一輕型光學相機拍攝時功耗僅15瓦/秒,待機功耗僅5瓦/秒,可廣泛及深度應用于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農業林業、邊境管控、管線監測、金融保險、智慧城市等國防、經濟和社會發展各個領域。
吉天星舟于2021年6月落戶園區,定位商業航天及空間技術領域,緊密圍繞軍民領域對地高效觀測、圖譜并重遙感新需求,以核心技術創新打造新型數據采集載荷及數據服務的全產業鏈,目前已經獲評姑蘇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園區科技領軍人才企業等稱號。
作為國內首家以批量化提供光學主載荷為主營業務的商業化航天公司,吉天星舟在新型遙感數據處理、信息提取融合及地物分類識別等數字化應用技術等方面具有核心創新競爭力,正在打造新型光學載荷、高時效遙感衛星及特有數據服務全產業鏈。公司星座首發雙星已進入正樣聯試及整機組裝階段;同時正在開展首發星的火箭、頻率申報等協調工作,計劃于2023年9月份完成首發。公司目前已申請及轉讓知識產權30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1項,獲批軟件著作權5項,受理中發明專利16項。公司現有成員近100人,其中研發人員占比超80%,碩博核心技術人才占比超60%。(蘇報融媒記者 董捷 實習生 倪紫衿)
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頁
回到
頂部